建宁元年的冬夜,弘农杨氏府邸暖阁里,八岁的杨修跪坐在青铜灯树旁。父亲杨彪正用朱砂圈点《尚书》,突然将狼毫往砚台里一蘸,在素绢上画出九曲黄河图。“德祖,你说说这河图里藏着多少秘密?”
烛火忽明忽暗,杨修的指尖轻轻划过河道纹路,脆生生道:“水向东流,却有三处逆流,就像董卓那帮人在底下搞鬼。” 话刚落音,窗外 “轰隆” 一声惊雷炸响,暴雨噼里啪啦砸在青铜屋脊上,瞬间淹没了父子俩的对话。杨彪猛地一扯,竟把胡须都拽断了,随手抓起半卷竹简就扔进炭盆。火苗窜起来,映得杨修的眼睛黑沉沉,像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。
十四岁那年,杨修跟着父亲去洛阳太学。路过虎牢关,他弯腰捡起地上丢弃的断箭,在黄土墙上 “唰唰” 画出七国打仗的阵势图。旁边放羊的老兵瞧见,忍不住嗤笑。可杨修张口就说出董卓军队有多少人和粮草,惊得老兵瞪大了眼。天快黑时,三百骑兵骑着黑马,卷着漫天尘土冲过来。杨修把沾着血的箭 “啪” 地插在关隘箭垛上,箭尾系着的绢布上,“汉室将倾” 四个大字,被大风 “嘶啦” 撕成了碎片。
初平三年惊蛰这天,杨府的地窖打开了。十五岁的杨修小心翼翼捧着祖父杨震留下的《八纮密钥》,手指轻轻摩挲着上面 “外圆内方” 的篆刻。月光透过琉璃砖洒进来,照见他袖子里还藏着一本刚抄完的《孟德新书》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批注:“挟天子者必自焚”。就在这时,许都方向传来乌鸦 “呱呱” 的叫声,凄凉的声音混着远处的春雷,让人心里直发毛。
展开剩余63%建安二年上巳节,洛水边上的玄鸟台前热闹非凡。十七岁的杨修解下腰间玉佩,“当啷” 一声丢进占卜的铜盘里。正赶上袁术的使者扯着嗓子宣读称帝的檄文,杨修突然 “咔嚓” 折断手中的蓍草,卦象显示 “亢龙有悔”。他二话不说,转身把写满预言的丝帛系在玄鸟脚上,看着鸟儿扑棱棱飞向天空。第二天一早,八百里加急快报就送到了冀州,袁绍桌上堆着的劝他称帝的文书,全被一把火烧成了灰。
杨修被派去监工修缮许昌城楼。有天夜里,他发现新砌的砖缝里渗出白花花的盐卤。杨修顺着水痕往下挖,挖了五尺深,竟挖出用油布包着的密信。借着晨光一看,好家伙,竟是曹操和袁绍偷偷结盟的证据。杨修把信照原样藏回去,却在砖墙夹层刻下 “宁我负人” 四个字。三天后,一场暴雨把东墙冲塌了,可那些字却永远留在了塌掉的砖石里,成了无人知晓的秘密。
冬至祭祖那天,杨修在宗祠里发现先祖牌位背面有血色符文。他用香灰临摹了整整三天,终于在《甘石星经》缺了的地方,拼出一幅完整的星图。当天夜里,北斗七星倒转,杨修拿着银针在陶俑关节上扎了几下,怪事发生了 —— 那些青铜武士到了半夜,竟然自己排成了阵势。等到鸡叫的时候,院子里的积雪已经被踩成了八卦图的模样。
光和六年秋猎,汉灵帝跟前突然冒出一只白鹿。十八岁的杨修一眼就看出这是西域幻术师搞的鬼,可轮到他献宝时,却故意打翻葡萄酒盏。暗红的酒液在白玉台阶上 “滋溜” 蔓延开来,他眼尖,瞥见刘协袍子下摆沾着孔雀胆粉末,这玩意儿,只有太后才会调配!
中平五年,黄河决堤了。朝廷让杨彪去修堤坝,杨修跟着去帮忙。夯土的时候,挖出一块前朝石碑,上面刻着 “荧惑守心,紫微东移”。杨修连夜画了一幅星象图,可交上去的时候,故意把星星的位置换了。当月初一,太史令慌慌张张跑去报告说帝星出问题了,而杨修却站在观星台的阴影里,不紧不慢地数着更漏里滴下的水珠。
初平元年除夕,宫里办宴会。王允喝了几杯酒,借着醉意说起 “貂蝉离魂症”。杨修盯着跳舞的舞姬裙子上的金铃,突然 “咔嚓” 折断手中的犀角杯。碎玉四处飞溅,他一脚踢翻铜雀灯台,燃烧的蜜蜡在地上熔成一个残缺的卦象,像是在拼命提醒司徒大人:连环计可使不得,是凶兆啊!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发布于:湖南省东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